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图片来自网络

无论是媒体报道,还是社交媒体的网友吐槽,似乎都认为远程工作兼具利弊,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的当下,这个话题热度不断攀升,这种工作方式现实中的普及率也大幅提高。

看好者认为其能降低通勤等成本,员工在熟悉的氛围中更能气定神闲地工作,工作效率随之上升;唱衰者并不否认相关成本的下降,但强调与之伴随的是工作时长的增加,工作与家庭界线模糊,人际交往的疏离。

今年4月的一期《经济学人》刊发题为The rise of working home的报道,探讨远程工作对职场及人们生活的影响。该报道还援引Steven Davis等三位经济学家的论文研究成果,称新冠大流行后,普通员工愿意有近一半时间居家工作,雇主积极性虽没那么高,但也期望有五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居家。

既然是谈体验,那就是一种主观感受。作为一名听障人士,我来谈谈自己长期远程工作的体会。

十多年前,大学毕业后的暑假,获保研后等待新的学习生涯起航之际,自己得了一场大病,放射治疗的后遗症令听力陡然下降,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慢慢步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,远程工作生涯就此开启。

选择这种工作方式,实属无奈。一是听障确实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,与人交流困难,能从事的职业很有限,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;二是就业市场对残疾人的歧视,这一点说多了都是泪,个人体会是不分国别、地域、国企、外企,只是程度不同,或明或暗而已。

我的职业生涯始于为一家国有媒体撰稿,内容聚焦国际新闻,从寻找合适的选题、到撰写、再到校对,都在家完成。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五年,后来在纸媒势微、削减成本转型的大环境下,工作也顺理成章被砍。饭碗虽然丢了,但自己却获得了职场入门的基本训练,养成的工作习惯至今令自己受益,心怀感恩,感恩这段经历,感恩给我机会的人。

我远程工作的方式及习惯就此养成,总的来说就是重自律、有计划、不拖延。如不少网友所说,远程工作更适合自律的人,或者说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。

虽是家里蹲,但我依然为生活制定了一张时间表,保持了一定的节奏。比如,早上7点起床,8点出门散步,9点准时开始工作学习。对撰稿、改稿、交稿都有deadline……不拖延、不掉链子是对客户的承诺,也是对自己的期许。

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,让在家工作成为现实,员工不再为通勤头大。如果你觉得没有老板监工,可以偷懒、开小差,一杯清茶、一块甜点,没事刷个微博、抖音,那就大错特错了!

两年前,我为一家国际知名的PR巨头打杂,工作对外语、细心程度及体力有很高的要求。每天早上9点,我会准时坐在电脑前,在工作平台上打卡,开始工作后,平台系统会及时反映工作效率,工作质量,稍有不慎,就会出岔子。像上班族一样,很多时候中午无法按时吃饭,午饭很多时候是在下午两三点。

当然,与这些相比,远程工作带给我的更多是惊喜。听力变差后,我一度对自己的工作能力,甚至基本的生存能力开始抱有怀疑,就业市场四处碰壁的现实,也让我对未来怀有深深的恐惧。我还能自食其力吗?

而今,时间已给出答案。现在,我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家伏案完成,过程很顺利,与人交流也几无障碍,个人生活与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平衡。

感恩互联网!感谢working from home!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晓冬

晓冬

580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个人兴趣:经济、金融、英文、八卦。

文章